1976年9月9日,83岁的毛主席病逝于北京。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爱配配资,是毛主席带领着我们从苦难的岁月里获得了独立和解放。
党中央调研讨论后决定保留毛主席的遗体,并且建立毛主席纪念堂。然而,当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的雕像完工时,却有专家认为这坐姿不够威严,应当重新建造。
命令下达以后,相关人员开始了修改工作,但韩福裕却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毛主席坐像制作前是经过严谨商讨才定稿的,为什么后来却被认为不够威严?韩福裕又为什么会提出反对意见呢?
毛主席坐像背后的故事
1976年,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悲伤的一年。
年初,周恩来总理逝世;年中,朱德元帅逝世;9月9日,人们则接到了毛主席长眠的噩耗。
许是受不了昔日战友相继离世,毛主席本就积劳成疾的身体再也撑不住了,只留下全国人民为之痛哭。
其实毛主席本人对生死的态度向来坦荡,也早留下话来。他希望自己的身后事一切从简,火化后身归江河最好,也不给人民留负担。
然而有列宁和胡志明等领导人的例子在先,我们又怎么会希望毛主席的遗体被火化。
所以毛主席的遗体最终被保留了下来,并且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供人民瞻仰。
这一决议确定以后,有关部门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,力求让毛主席的身后事妥妥当当。
关于雕像的部分也专门成立了纪念堂雕刻创作组,由周恩来总理原来的卫士韩福裕担任办公室主任,负责统筹北大厅里毛主席雕像的有关事宜。
韩福裕对此极为上心,毕竟能为毛主席再做些什么,是所有中国人都想争取的机会。
党中央将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定为纪念堂的对外开放日,韩福裕接到任务距离开馆已经不足一年。
但他对此毫不担心,不是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过分自信,而是韩福裕相信全体人民都想为毛主席的身后事贡献一份力的心意。
事实也果然如此,征集人选的告示一经发出,应征者无数。其中不乏早已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和各大美术学院的高材生。
经过严格地筛选,来自鲁美、川美、央美等八家单位的二十余名老中青雕塑家如愿来到北京。
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,先是每个人用橡皮泥制作出自己的方案,然后放到一起评选,再取长补短再定终稿。
最后,党中央一共收到了四份设计方案,认真评选过后,四川美术学院叶毓山设计的毛主席“翘腿像”拔得头筹。
叶毓山参考了毛主席众多照片,选择了主席最和蔼大气、亲切轻松的翘腿坐姿。
这也和当时定下的“红太阳”背景交相辉映,故而顺利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批准。
与此同时爱配配资,雕刻材料被选定为最高规格的汉白玉,其开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。
这项工作同样不易,虽然北京房山盛产汉白玉石料,但是毛主席坐像所需石材体积巨大。
至少要长宽均为2米,高为6米的石材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。这样的石料极为稀少,且开采难度很大,但也难不倒想让毛主席雕像更加完美的工作人员。
经过勘探和分析,采石队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隆冬奋战了几十天,终于得到了一块儿完美符合要求的石料。
从决定建立纪念堂,到定下雕刻终稿,再到开采出完美的石料已经用了几个月的时间。这时,距离纪念堂的开馆日期也没有多长时间了。
雕刻师只能又一次投入夜以继日的工作当中。不只要快,更要稳,因为谁都知道这样完美的石料很难再有。
1977年6月底,毛主席的坐像终于完工了,辛苦数月的人们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笑容。
然而他们还没有高兴多久,就被指出这一坐姿不够威严,并且和新换的《祖国大地》背景不相称,需要修改或重做。
这可真是一盆冷水浇下来,让辛苦数月的雕刻家愁坏了。
就在众人想办法拆除雕像时,雕刻创作组办公室主任韩福裕却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韩福裕何许人也
要说韩福裕怎么能顶住压力提出反对意见,并且努力寻找解决办法,那就不得不提他的经历了。
1929年,韩福裕出生于山东莱州的一户贫苦人家。家里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,只剩四面墙,温饱都是问题。
好在父母还算明白读书的好处,他才得以念了两三年私塾,好歹没有长成个文盲。
后来山东被日寇铁蹄践踏,兵荒马乱中,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。
韩福裕就随着父辈“闯关东”,来到了东北。只是山河破碎中,哪来的真正的太平,那时的东北同样面临着国民党和军阀的问题。
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16岁的韩福裕看出了共产党队伍是真正为国家、为人民的好队伍。
因此,满腔热血的韩福裕加入了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,想要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。
由于之前念过一些书,韩福裕的文化知识已经比部队里的很多人高出一截。学习还算省力的他思想觉悟提升很快,练武也肯下功夫。
来到部队没多长时间,韩福裕就从班长、排长等职务中历练起来,最终被选调成为当时团长的警卫员。
1949年9月,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关。韩福裕参加了中央直属机关的人才选拔,顺利被选拔为周恩来总理的警卫员。
调到周恩来总理身边以后,韩福裕恪尽职守,保护周总理安全的同时也照顾着他的生活。
周总理向来平易近人爱配配资,更不会摆什么架子,日常小事从来都是亲力亲为。
周总理就算是胳膊负伤,不方便系鞋带也不会让韩福裕等人帮忙,都是自己尽力去完成。这让韩福裕感受到了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尊重和亲切。
有一次在天寒地冻的隆冬,西花厅后客厅的门前挂着一个厚重的遮风门帘。韩福裕跟着周恩来进门前,特意快步上前帮总理掀开了门帘。
但没想到的是,周总理却让他放下,有些生气地说:“我有手,我自己来。”因为在总理眼中,人人平等,向来都是如此。
伟人都有着相似的品格,跟在周总理身边,韩福裕也常能见到毛主席。他深知毛主席为人同样亲切和蔼。
这也就是韩福裕舍不得拆除毛主席坐像的原因之一,不仅因为这雕像来之不易,更因为那姿势是主席最亲切放松的样子。
毛主席向来最把人民放在心上,想来主席也不想看到大家为了让他的雕像威严一些,而花上几十上百人的数月时间。
况且谁说一国主席必须一直威严,我们的毛主席和蔼大气又不失亲切,这更能体现出中国以和为贵的大国气度!
正因如此,韩福裕才绞尽脑汁地希望留下这个坐像。有问题就解决问题,这是他在周总理身边学会的。
周总理酷爱读书,在繁忙的家国大事之余,也从未抛下过书本。这也就是当韩福裕想办法之余,注意头脑的清醒和冷静,沉下心来思考问题。
周总理对事情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。虽然做的都是大事,但心思细腻。周总理遇到问题也从不逃避,而是想方设法地寻求最优解。
韩福裕在西花厅时得过肠梗阻,动了手术却复发还患上了肠黏连。周总理和邓颖超对他的身体十分关心,饮食和恢复上多有照顾。
韩福裕对此很是过意不去,自己不能好好照顾周总理就罢了,反而还要总理为自己费心,他因此主动提出了调走。
但周总理却有些不满,难得批评了他,还跟他说身体出了问题应该做得是解决问题。
好好治疗、养好身体才是解决办法,而不是在西花厅病了却反而要调走。
韩福裕闻言感动极了,更对周总理主张的遇到问题要解决问题铭记于心。
所以当他负责统筹的毛主席坐像遭到将被拆除的问题时,他在满心惋惜的同时,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留下这个雕像。
事实证明,他也真的做到了,他最终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。
正是有了韩福裕的解决办法,我们今天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时,才能看见亲切和蔼的毛主席坐像。
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
说回到1977年,上级下达拆除命令时,毛主席纪念堂已经开放瞻仰活动了。
就算他们雕刻创作组再怎么赶工,也会耽误几个月的时间。何况这样的汉白玉石料难得,能不能再找到一块儿还是未知数。
所以韩福裕不舍得拆除这个已经完工的坐像,但是新换的背景《祖国大地》同样完美且制作不易,也不能再换。
这可愁坏了韩福裕等人,一方面不想耽误瞻仰活动,另一方面也不能不顾中央的指示,何况这坐像确实和新背景有些不协调。
如果是原来确定的红太阳背景,那么毛主席轻松和蔼的雕像就坐在太阳升起的中央,正应了那句歌词“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。”
但现在的《祖国大地》背景采用绒绣工艺,刻画的是祖国大好河山。且用色明艳庄严,彰显的是大国气度,这就与坐像的风格有了出入。
只是这工程量巨大,且会影响纪念堂的瞻仰活动。从祖国各地前来的人们如果因为雕像重做,而没有顺利瞻仰到毛主席,那该有多失望啊!
韩福裕不想这一情况发生,况且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多年的他,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问题。
那几天的韩福裕虽然心急如焚,但总是让自己冷静下来,保持头脑的清醒。
为了寻找不拆除雕像也不更换背景的方法,韩福裕那些天甚至比之前制作毛主席坐像时还要忙碌。
因为周恩来总理酷爱读书,所以常年跟着周总理的韩福裕也耳濡目染地爱上了读书。在心静不下来时,他就会坐下来读读书,而后再思考。
那天翻看着毛主席诗词辑录的书本时,韩福裕偶然看见了那句“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”正是这句话给了他灵感。
放下书来的韩福裕立刻找来一些人手,众人以为他终于想开了要忍痛拆除建好的雕像,都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办法。
韩福裕却并没有这么做,反而是让人找来上百盆鲜花备用。在得知邓小平要来瞻仰毛主席后,他竭尽全力说服了纪念堂的领导,尝试一下他的办法。
其实领导们也舍不得这塑像被拆除,所以一番讨论过后同意了韩福裕的想法。
坐像与背景不协调,那就在坐像前用繁茂的花草去让色调相称。鲜花娇艳,山河壮丽,正体现出了中华大地上的盛世。
主要问题出在坐像的腿部姿势,那就用鲜花进行些许遮挡,让前来瞻仰的人们视线集中在主席的上半身和身后明艳的背景上。
于是当邓小平同志来到雕像前时,看见的不仅有浓墨重彩的祖国大地与和蔼可亲的毛主席坐像,更有坐像前层层叠叠摆放好的鲜花。
邓小平对着毛主席的坐像三鞠躬以后,看着鲜花围绕中的毛主席是有些眼前一亮的。这时韩福裕趁热打铁,走上前去说明情况。
他不只提出了反对重做雕像的意见和原因,更把用鲜花对主席的腿部稍作遮挡这一建议提了出来。
邓小平看着眼前绽放的鲜花和《祖国大地》明艳的配色融为一体,很是协调。
而毛主席亲切轻松的坐在花丛山河间,笑得那样和蔼,这不正是毛主席一生追求的盛世太平之景,也正是他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啊!
邓小平沉思过后,同意了这一方案,不必重做雕像了。韩福裕闻言终于露出了那些日子里最轻松的笑容,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直到今天,我们依然还能在纪念馆里看到毛主席坐像。他置身于鲜花之中,身后是祖国大地,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!
易速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