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性的一幕银丰配资,金正恩与韩国会议长握手,李在明可能更后悔没来参加九三阅兵
9月3日,中国举行抗战胜利九三阅兵活动期间,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,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竟然跟金正恩握了手,还聊了几句 —— 这消息一出来,不少人都在想,这是不是意味着 “朝韩要破冰了”。
可真要细琢磨,这几分钟的互动,哪能算 “破冰”?
还有韩国总统李在明,放着这么个能直接接触朝方的机会不来,事后再怎么找补,恐怕都藏不住 “后悔” 俩字吧?
先说此次握手,有人觉得 “这么多年没互动了,握个手就是进步”。
众所周知,朝韩这几年断联,断得是很彻底的。
从2018年文在寅和金正恩板门店握手后,边境军演没停过,导弹试射对着来,去年的敌对氛围更是到了一个巅峰,连个正经对话渠道都快没了。
现在禹元植和金正恩握个手,聊的好像还是 “转达李在明问候” 这种场面话,连实质议题都没碰,这显然不叫什么“破冰”!
说白了,这顶多是个礼节性的试探,跟真刀真枪谈关系改善,差得远呢。
更进一步来说,仔细想,议长能替总统拍板吗?
2018 年文在寅亲自去谈银丰配资,才定下停止军演、开跨境铁路的实锤;
现在就靠议长传个话,能谈出啥实质进展?
再说了,最近这段时间,朝鲜和韩国可没少打嘴仗,虽然李在明上台后,寻求跟朝鲜改善关系,但他们跟美国该有的军演,依然还在举行。
而朝鲜对韩国的态度,更是非常强硬。
所以,此次俄朝之间的互动,其实代表不了什么。
最让人想不通的是李在明对九三大阅兵的缺席。
说白了,李在明此次没来九三大阅兵,不仅错失了一次跟中国实质性推动双边关系改善的机会,更错失了一次跟金正恩当面交流的机会。
虽然李在明或许有自己的理由,比如国内反对派的压力,需要考虑美国的脸色等等。
可这理由站得住脚吗?
半岛和平的机会,比保守派的几句骂声重要?
作为总统,连 “顶住压力为国家争取机会” 的魄力都没有?
再说美国的脸色问题,难道因为美国不满意,就意味着韩国连跟朝方接触的自由都没了?这哪是 “盟友关系”,简直是绑着胳膊走路 —— 难道为了看美国脸色,连自家门口的和平机会都要放掉?
还有中国搭的这个平台,26 国领导人来参加阅兵,如果李在明能来,也是给朝韩创造 “非正式碰面” 的机会。
2015年胜利日阅兵,中国就帮着撮合过不少外交互动,这一次,只要李在明过来,那么我们显然也能帮着半岛缓和关系。
李在明倒好,放着现成的平台不用,让议长去应付 —— 总统亲自去,哪怕就跟金正恩聊十分钟,分量都比议长重十倍。
现在倒好,机会给了,自己没抓住,回头要是朝韩对话又卡住,这责任算谁的?
有人可能会说 “后续肯定还有机会,不用急”。
可推动朝韩改善关系的机会,有多金贵,难道还用说?
2000 年金大中谈的共识,换个政府就黄了;2018年的板门店成果,没过两年就回到对抗。每次错过机会,再想找回对话氛围,都得花更多时间、让更多步。
这次金正恩愿意握手,已经释放了“积极”的信号,可李在明因为没来,等于是没跟进,等这股热乎劲过了,下次再想有这样的机会,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?
现在大家都等着韩国方面的通报后续,想知道禹元植和金正恩具体聊了啥。
可不管怎么通报,有个事实绕不开:9 月 3 日北京观礼台上,本该有机会让朝韩关系往前迈一大步的人,没在现场。
李在明现在可能没说什么,但等半岛局势再紧张起来银丰配资,再想起这次错过的机会,恐怕肠子都要悔青 —— 毕竟,半岛和平这事儿,从来不是“等下次”就能解决的,机会走了,就真的走了。
易速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